大選經濟辯論的真與假 (台灣時報 社論 2011.12.13)大選經濟辯論的真與假 ││國、民兩黨接續執政,對施政的成果與缺失難以明確劃分,可是政治人物都會將功歸於自己,缺失推給對手。 總統大選經過兩輪的辯論之後,正副總統候選人都已經出面亮相,以辯論來爭取選民支持。台灣在總統大選中建立的民主風範,逐漸成為台灣的重要資產,也成為對岸人婚禮顧問民欽羨的目標,值得我們珍惜這種來得不易的民主。 只是,在短短的時間內,各候選人一方面要彰顯自己(政黨)的成就,一方面要攻擊對手(政黨)的缺失,舉出的事例往往令人眼花撩亂,難以驟然判斷孰是孰非。可惜的是,台灣媒體經常只會興風作浪,卻不對這些候選人提出的攻防進行查證,以做為選民選擇的參考。這顯示台灣人民追求真理或真相的態系統傢俱度不足,因此當然沒有媒體或社團會認真看待選舉攻防的真相,也使得台灣民主的品質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! 在總統和副總統的兩次辯論之中,經濟議題當然是重點,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執政過的政黨進行了激烈的攻防。我們歸納雙方攻防的重點如下:民進黨認為,高鐵通車、雪山隧道通車、基隆河整治、中部科學園區、高雄市飲用水、愛河整治、屏東黑燒烤道變成黑鮪魚、中央預算逐漸平衡等等,都是該黨的貢獻。甚至兩岸三通、金融改革也都是民進黨打下的基礎,執政黨卻掠人之美。 民進黨繼續攻擊:國民黨政府施政讓人民「無感」、只重經濟成長率、不重視所得分配、物價和房價高漲而薪水不漲、高科技產業陷入危機、債務高漲讓債留子孫、經濟依賴大陸讓人才和資金外流、六三三跳票、愛台十二項建設景觀設計也跳票、客家廣播電台跳票、高速路收費站停止收費跳票、財政收支劃分跳票、股市由九千點降到七千點不到、農民每戶收入由九四萬元降到八八萬元、失業由四一萬人增加到四八萬人…。其次,在野黨還提出不少令人眼睛一亮的承諾:「四年赤字減半、八年預算平衡」、「經濟成長果實全民共享」、「全球在地化發展工作機會」、「以台灣價值為核心,連結永慶房屋全球與在地」、「重視城鄉正義、世代正義」…。 執政黨當然不會只是挨打,他們強調做了許多事情,包括金融危機下沒有一家銀行倒閉、其後經濟成長率立刻高達十點七(全球第四)、全球競爭力第六名、貪腐指數由扁時代的三十九名進步到三十二名、負債提高九千億元(不是對手說的一點三兆元)是用於災損、建設、社會福利和地方政府補貼、觀光客由居酒屋三百多萬增加到五百多萬人、奢侈稅讓炒房受到控制、獲得社會救助者由二十六萬人提高到八十六萬人…,長期以「增加台灣人的幸福」為目標。另外,澄清在野黨的「錯誤」並強烈攻擊前朝缺失:扁執政時自殺率和詐騙最高、高鐵是執政黨的規劃、高雄愛河整治和飲用水也是執政黨的功績、前朝大賣國產、用人失當造成損失、對地方補助大幅超過在野黨…。烤肉 平情而論,兩黨的經濟攻防之中,部分當然是真實的,但往往有誇大本身功績、誇大對手缺失的情況:例如執政黨的債務大增的確是事實,但在遭逢水災和金融海嘯之下,台灣的任何政黨應該都會以增加負債來應付變局;反之,高鐵雖是執政黨的規劃,但如果沒有在野黨在執政時的持續支持,恐怕早已半途而廢。換句話說,兩黨都執政過,許多事務的功過已西裝經難以分清;而對於部分爭功諉過的情況,資源較豐富的媒體應該進一步客觀地加以釐清,讓當事人知道媒體會監督而不會去掠人之美。 比較遺憾的,是在野黨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施政方向與原則,但執政黨除了強調「有能力者應繼續執政」以外,迄未提出完整的施政藍圖和重大原則,頗有執政者和在野者角色互換的怪異現象。此外,受到英、法兩國重視,最室內設計近日本也加入行列的「幸福指數」概念,仍未受到執政黨的充分體認,乃至於執政迄今未能令人民「感受幸福」,這是在野黨認為施政「缺乏中心思想」的根本原因,必須及時努力、改正缺憾,否則就算僥倖贏了這次,也不可能長期執政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術後面膜YAHOO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g32jgjr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